安徽新汇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 网址: www.anhuixh.com

通知公告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解析篇

文字:[大][中][小] 2023-12-04    浏览次数:189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解析篇


小科解读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作为中小企业中最具活力的群体,位于产业链核心环节,承载解决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卡脖子”困境的关键任务。自2019年始,工信部共认定了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别在2019年6月、2020年11月、2021年7月、2022年8月和2023年7月进行了名单公示,共计12950家。目前这些企业的地域、行业分布等情况如何?科捷通邀您一起了解。
      近年我国工业经济愈益以创新为导向,“小而专”相对于“大而全”的发展模式优势日益明显。从工信部数据来看,中小企业在研发上的表现越来越突出,近年中小微企业在国家经济中的贡献呈“5678”模式:税收占比超过50%、对GDP的贡献超过60%、专利数量超过70%,还为城市提供了超过80%的就业机会。早在2011年,工信部就指出,中小型企业的转型关键在于走“专精特新”的道路。


一、专精特新的定义与特征

      在2022年发布的《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中,工信部对中小企业的培育策略进行了四级递进结构的定义: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最后推动“小巨人”企业成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四者相互衔接、共同构成梯度培育体系。可以说,这些企业是我国中小微企业中最为活跃的一部分,它们位于产业的核心位置,是国家未来经济布局和产业转型的关键。

据《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需满足专、精、特、新、链、品六大特征:(1)长期专注并深耕于产业链某一环节或某一产品;(2)重视并实施长期发展战略;(3)技术和产品有自身独特优势;(4)创新能力突出;(5)位于产业链关键环节实现关键基础技术和产品的产业化;(6)主导产品属于国家支持的重点领域。


①专精特新企业全国数据分析

自2019年始,工信部共认定了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别在2019年6月、2020年11月、2021年7月、2022年8月和2023年7月进行了名单公示,共计12950家


该批数据中,各省分布情况如下:

江苏以1474家企业领跑,紧随其后的是广东(包括深圳)的1466家和浙江的1435家。三省份的小巨人企业总和占据全国的35.88%。

排在前列的10个省份依次为江苏、广东、浙江、山东、北京、上海、湖北、安徽、湖南和四川,绝大多数都在东南沿海区域,它们的企业总量达到了全国的74.6%。而东北和西部省份被评为专精特新的企业总数则较少。这种“分布不均”的特点与我国区域经济建设整体不平衡的特点是一致的。


安徽省地域分析:

整体来看,安徽省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主要集中在合肥市这一区域,共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89家,占比高达31.55%


②行业分析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绝大多数属于国家和省份重点鼓励发展的支柱和优势产业,其工业产品主要分布在《中国制造2025》路线图十大重点领域: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电力装备、农机装备、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


如下图所示,已公示的前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279家(第五批行业数据未统计在内),其中来自制造强国战略十大重点产业领域的企业数量呈现逐批次增加趋势,已由74.2%增至81.1%


③政策文件依据:

2013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企业〔2013〕264号)

2016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工信部规〔2016〕223号)

2022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工信部企业〔2022〕63号)

④梯度培育:

依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工信部企业〔2022〕63号)

基础力量: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

中坚力量: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核心力量: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备注:企业想申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必须先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认定指标

解析

       2024年认定申请时间(预计):

       国家工信部:2024年2月10日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2024年2月13日
合肥市经济和信息化局:2024年2月15日
各县区经信部门:2024年2月20日
安徽省推荐至工信部:2024年4月25日

国家工信部公示:2024年7月初

1、专业化指标

①企业从事特定细分市场时间达到3年以上
解析:截止上年度,参考以主营业务收入为依据。如果企业从事特定细分市场时间达到3年以上,那么必须有三年以上的主营业务收入
②主营业务收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总额比重不低于70%
③近2年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长率不低于5%
解析:企业提前2023年数据核算是否达标?如未达标请尽快布局。
计算公式近 2 年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长率=(企业上一年度主营业务 收入增长率+企业上上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2。

2、精细化指标

①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等环节,至少1 项核心业务采用信息系统支撑
解析:信息系统包含:研发设计CAX 、生产制造CAM 、经营管理ERP/OA、运维服务CRM、供应链管理SRM 、其他等。必须要有1项!
②取得相关管理体系认证,或产品通过发达国家和地区产品认证(国际标准协会行业认证)
解析:相关管理体系证书的时效性,可能存在申报期有效,评审阶段相关体系处于失效阶段,此类情况建议企业提供相关体系维护的说明或证明材料。
③截至上年末,企业资产负债率不高于70%
解析:存在特殊情况建议企业提供情况说明,可能不一定予以认可。故建议提前核算相关财务数据,确保符合条件。

3、特色化指标

①主导产品在全国细分市场占有率达到10%以上且享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解析:市场占有率证明材料主要是由第三方机构出具,通常包括省级以上的行业协会、权威媒体、大型咨询机构以及国内外的龙头企业。这些证明文件应能体现企业主导产品在所属细分领域的市场地位,并能详述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排名及行业地位等信息;企业也可自我证明市场份额和位次,企业可以利用自己的经营数据或者研究机构的行业数据来自证其市场占有率,但是一般认可度不高,建议由第三方出具。
备注:①企业应提供2022、2023年最新的主导产品的占有率、排名及行业地位等证明材料,参考历年数据建议呈现占比、排名上升趋势。②市场占有率占比不要过度包装,但是必须≥10%;占比过高不一定是好事,说明整体市场规模不大,没必要做无意义的细分。③无论采取哪种方式获得市场占有率证明,都需要保证所提供的所有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避免在行业协会评审阶段,出现“一眼假”。
②拥有直接面向市场并具有竞争优势的自主品牌
解析:企业的自主品牌包括注册商标、logo、企业名称等,但是更注重于企业产品的质量,故企业可提供知名企业的采购合同、用户使用报告、客户满意度调查的材料作为证明材料。

4、创新能力指标

(1)一般性条件:需同时满足以下三项
①上年度营业收入总额在1亿元以上的企业近2年研发费用总额占营业收入总额比重均不低于3%;上年度营业收入总额在5000万元—1亿元的企业,2年研发费用总额占营业收入总额比重均不低于6%;上年度营业收入总额在5000万元以下的企业,同时满足近2年新增股权融资总额(合格机构投资者的实缴额)8000万元以上,且研发费用总额3000万元以上、研发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比重50%以上
解析:企业依据当前的财务数据预估2023年营业收入,确定所属分档;近2 年研发费用总额占比要求每年达到,非平均值
②自建或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联合建立研发机构,设立技术研究院、企业技术中心、企业工程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
解析:企业应结合自身情况,积极申报市级、省级、国家级研发中心类项目,提高公司技术创新能力,加快产品研发速度,提升公司在行业内的竞争力。若无上述研发机构,企业可提供成立内部的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的成立文件、与高校科研院所签订的产学研协议等作为证明材料。
③拥有2 项以上与主导产品相关的Ⅰ类知识产权

解析:应提供至少2项以上,因Ⅰ类知识产权申请周期长、授权率低,所以需要企业对知识产权申请做提前规划;转让未满1年的知识产权不予认可

(2)创新直通条件。满足以下一项即可:
①近三年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并在获奖单位中排名前三
②近三年进入“创客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全国50强企业组名单
解析:2021年以来正式发布的名单为准。

5、产业链配套指标

①所属产业链条(参考申报书)
②是否在产业链关键领域实现“补短板”、“填空白”。
解析:“补短板”、“填空白”尽可能详细,可提供科技成果评价(鉴证)报告或企业承担省级、国家级科研项目立项书或签订承担重点企业、龙头企业的研究开发协议等作为证明材料。

6、主导产品所属领域指标

①主导产品所属重点领域
解析:从事细分产品市场属于制造业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软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
②或符合制造强国战略十大重点产业领域
③或属于网络强国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关键核心技术、网络安全、数据安全领域等产品

7、申报建议

①了解政策:企业需要重复了解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的申报政策,包括申报条件、申报流程、申报材料等。
②确定目标:判断是否符合申报条件,如果不符合,要及时查缺补漏。
③准备材料:根据上年申报要求或县区预申报通知,提前准备相关的申报材料。
④提交申请:了解主管部门申报截止时间,按照规定提交申请。
⑤跟进进度:提交申请后,及时关注通知,按时补正材料。
⑥现场核查:积极配合主管部门完成核查工作。
返回上一步
打印此页
[向上]